top of page

《看懂禪機》試閱

第二單元  禪宗的特殊傳法儀式

 

       「禪宗」有二個很特殊的傳法儀式,一個是「以僧伽黎圍之」,另一個是「付法傳衣」。這二個特殊的傳法儀式,就從釋迦牟尼佛傳法給「印度禪宗」第一代祖師大迦葉尊者的時候開始。

 

       「以僧伽黎圍之」的傳法儀式,總共發生二次,而「付法傳衣」的傳承,是有不同的階段,也不是同一件「法衣」在傳承,許多人都以為是同一件「法衣」,從第一代傳承到第三十三代。

 

一、以僧伽黎圍之

      「以僧伽黎圍之」的傳法儀式,總共發生二次,第一次發生在釋迦牟尼佛傳法給「印度禪宗」第一代祖師大迦葉尊者的時候;第二次發生在「印度禪宗」的第二十八祖師菩提達摩把禪法傳到中國之後,「中國禪宗」的五祖弘忍傳法給第六代祖師六祖惠能的時候。

 

(一)釋迦牟尼佛傳法給大迦葉尊者

 

         釋迦牟尼佛傳法給大迦葉尊者的過程,在《指月錄》、《五燈會元》、《景德傳燈錄》和《聯燈會要》都有記載,而且這是禪宗的第一個「禪機公案」。

 

       《指月錄》卷之一原文:

        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。是時眾皆默然。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。世尊曰。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。實相無相微妙法門。不立文字教外別傳。付囑摩訶迦葉。世尊至多子塔前。命摩訶迦葉分座令坐。以僧伽黎圍之。遂告曰。吾以正法眼藏。密付於汝。汝當護持。并敕阿難副貳傳化。無令斷絕。而說偈曰。法本法無法。無法法亦法。今付無法時。法法何曾法。爾時世尊說此偈已。復告迦葉。吾將金縷僧伽黎衣。傳付於汝。轉授補處。至慈氏佛出世。勿令朽壞。

 

      《五燈會元》卷第一原文:

        世尊在靈山會上。拈華示眾。是時眾皆默然。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。世尊曰。吾有正法眼藏。涅槃妙心。實相無相。微妙法門。不立文字。教外別傳。付囑摩訶迦葉。世尊至多子塔前。命摩訶迦葉分座令坐。以僧伽梨圍之。遂告曰。吾以正法眼藏密付於汝。汝當護持。傳付將來。

 

      《景德傳燈錄》卷第一原文:

        說法住世四十九年。後告弟子摩訶迦葉。吾以清淨法眼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正法將付於汝。汝當護持。并敕阿難副貳傳化無令斷絕。而說偈言。法本法無法。無法法亦法。今付無法時。法法何曾法。爾時世尊說此偈已。復告迦葉。吾將金縷僧伽梨衣傳付於汝。轉授補處。至慈氏佛出世勿令朽壞。

 

      《聯燈會要》第一卷原文:

        世尊在靈山會上。拈花示眾。眾皆默然。唯迦葉破顏微笑。世尊云。吾有正法眼藏。涅槃妙心。實相無相。微妙法門。不立文字。教外別傳。付囑摩訶迦葉。世尊昔至多子塔前。命摩訶迦葉分座。以僧伽梨圍之。乃告云。吾有正法眼藏。密付於汝。汝當護持。傳付將來。無令斷絕。

 

       這個傳法的記載,大意是說:釋迦牟尼佛在「靈山(指『靈鷲山』,位於古印度『王舍城』西邊)」的法會上,拿一枝「缽羅花(即睡蓮)」,出示給眾人看。

 

      「優缽羅花」似蓮花而較小,葉片浮在水面上,呈寬廣卵形全緣,表面為有光澤的暗綠色,葉背是淡綠色,邊緣為赤色且有不規則的暗赤紫色斑點。花由多數花蓋組成,根與種子可以食用。

 

        這時候,眾人都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?不知道要說什麼?眾人都默不出聲,只有迦葉尊者露出微笑。

 

        釋迦牟尼佛說:「我現在有『正法眼藏』,這是個涅槃妙心的法門,『實相無相』,這個不可思議的微妙法門,是文字無法描述的,是言教之外的法門,特別傳授給大迦葉。」。

 

        釋迦牟尼佛說完話之後,就走到「多子塔」前。命令迦葉尊者就坐,並且「分座」。「分座」的意思是「首座代住持說法布教者。」,所以釋迦牟尼佛「分座」給迦葉尊者,就代表迦葉尊者可以代替釋迦牟尼佛說法布教。

 

        這時候,釋迦牟尼佛做了一個很奇怪的舉動,他用他的「僧伽黎(袈裟)」把迦葉尊者圍起來,然後告訴迦葉尊者說:「我把『正法眼藏』秘密交給於你,你應當要保護支持。並且命令阿難尊者輔佐傳播佛法教化眾生,不可讓佛法斷絕。

 

        釋迦牟尼佛說完,接著說一首詩偈:「法本法無法。無法法亦法。今付無法時。法法何曾法。」

 

●詩偈的大意是說:

        世間的一切「萬法」,雖然森羅萬象名為「法」,但是它的本來面目,從體性上來看,實際上是沒有一法可立。「萬法」的本體,雖然實際上是沒有一法可立,但是「無法」的這個本體,卻能夠隨緣起用,而不妨礙森羅萬法的因果運轉。

 

        今天交付這個「無法」的時候,要明白一件事情,「萬法」和「無法」的念頭,都不可以有。要明白哪有什麼「萬法」和「無法」。所謂「萬法」和「無法」,其實都不是真實的「萬法」和「無法」,只是為了向眾生說明真相,而勉強取一個名詞叫做「萬法」和「無法」。

 

        釋迦牟尼佛說完這首詩偈之後,又告訴迦葉尊者:「我將『金縷僧伽黎衣』轉傳給將來成佛的『慈氏佛(彌勒佛)』,不可讓『金縷僧伽黎衣』腐爛敗壞。」

 

        在這個有名的「禪機公案」裡,要先解釋一些專有名詞。

⑴    正法眼藏:

       「正法眼藏」是指禪宗所傳的心印,也泛指佛所說的無上正法。「正法眼(智慧眼)」即《法華經》所說的「佛知見(指諸佛照見諸法實相妙理的知見慧解)」,是指佛的心眼通達真理智慧,所以能夠洞徹實相萬德祕「藏」的無盡法門。

 

       「正法眼藏」也就是佛內心的悟境,佛所體得甚深不可思議的真理。禪宗視為最深奧義的「菩提智慧」,是由釋迦牟尼佛付囑迦葉尊者,輾轉相傳,佛所徹悟的不可思議、無有分別的涅槃妙明真心。

 

⑵    涅槃妙心:

       「涅槃」意譯作「滅、寂滅、滅度、寂、無生」。原來是指吹滅,或吹滅的狀態;後來轉指燃燒煩惱的火滅盡,完成悟智(即菩提)之境地。這是超越生死(迷界)的悟界,也是佛教終極的實踐目的。

 

       「妙心」的「妙」,是不可思議的意思,「心」,是指「自性」。

 

       「涅槃妙心」是指不生不滅的「自性妙心」,它是不變又能隨緣,隨緣又依然不變。「自性妙心」隨「迷緣」,就做六道眾生;它隨「悟緣」,就成四聖法界,它的「本性」依舊不變。

 

⑶    實相無相:

       「實相無相」是指一切萬法真實不虛的體相,都是無形相的。

 

       「實相」是指一切萬法真實不虛的體相,或真實的理法、不變之理、真如、法性等。這是釋迦牟尼佛覺悟的內容,意即本然的真實,舉凡「一如、實性、實際、真性、涅槃、無為、無相」等,皆為「實相」的異名。以世俗認識,一切現象均為「假相」,唯有擺脫世俗認識,才能顯示諸法常住不變的真實相狀,所以稱「實相」。

 

       「無相」是無形相的意思,一切諸法無自性,本性為空,無形相可得,所以稱為「無相」。

 

⑷    微妙法門:

       「微妙法門」是指這個「自性妙心」,是一種用意幽深,而且超乎尋常的無上法門。

 

⑸    教外別傳:

       「教外」是指禪宗以心傳心,不立文字的教法;其他依佛的言教,有文字可循的,都叫「教內」。「教外別傳」是直傳釋迦牟尼佛的心印,意思是在釋迦牟尼佛言教之外的別傳。

 

⑹   「多子塔」的由來:

       「多子塔」是位於中印度「毘(ㄆㄧˊ)舍離城」西的塔,根據《長阿含經》所記載,此塔為中印度「毘舍離城」的四塔之一,位於該城之西。

 

       《佛說長阿含經》卷第十一原文:

        盡形壽毗舍離有四石塔——東名憂園塔、南名象塔、西名多子塔、北名七聚塔。

 

        東晉的高僧「法顯」,在他所著述的《佛國記》裡,有記載關於「多子塔」的由來。

 

       「多子塔」的「多子」,不是「很多孩子」的意思,而是古印度時期,有一個國王的兒子,名叫「多子」,又稱為「千子」。

 

        根據法顯在《佛國記》裡的記載,在過去世時,有一個國王,國王有一個小夫人,生一個肉胎。大夫人認為不吉祥,就把這個肉胎放入木箱,投於恆河。木箱流到恆河下游,被另一個國王拾起打開一看,裡面有個小孩兒,形貌很端正,就帶回國養育,並取名為「千子」。

 

        千子長大之後,驍勇善戰,每戰必勝。有一日,千子圍攻親身父王的城,小夫人在城東高樓看見千子,就知是她所生的孩子,就以手觸及兩乳,各射出五百道乳汁,注入千子的口中,千子這才知道,他所圍攻的這個城池,是親身父王的王國,就捨棄弓箭,停止戰事。

 

       「千子」的親身父王就是「梵豫王」,下游的國王為「烏耆延王」,「千子」即「賢劫千佛」,而「多子塔」即「賢劫千佛」的紀念塔。釋迦牟尼佛行化於此塔附近三個月後,就入滅。  

 

⑺    金縷僧伽黎衣:

       「金縷僧伽黎衣」是由「金縷(金色絲線)」編織而成的袈裟。這件「金縷僧伽黎衣」是有來歷的,這件「金縷衣」是釋迦牟尼佛的姨母「摩訶波闍波提」親手織製做,送給釋迦牟尼佛的衣服。

 

      《賢愚經》第十二原文:

        時佛姨母摩訶波闍波提,佛已出家,手自紡織,預作一端金色之㲲(ㄉㄧㄝˊ,細棉布。),積心係想,唯俟於佛。既得見佛,喜發心髓,即持此㲲,奉上如來。

 

       「摩訶波闍波提」是釋迦牟尼佛的母親「摩耶夫人」的胞妹,所以是釋迦牟尼佛的姨母。摩訶波闍波提和摩耶夫人一起嫁給「淨飯王」。由於摩耶夫人生下釋迦牟尼佛之後,七日因病逝世,就由摩訶波闍波提代替生母照顧釋迦牟尼佛。

 

⑻    補處:

       「補處」是指「一生補處」,意思是:經過此生,來生定可在世間成佛,略稱「補處」。「一生」是指僅此一生被繫縛於迷界,來生即可成佛;「補處」是指菩薩的最高階位「等覺菩薩」,「菩薩」共分為五十二個階位,只有十二個階位是聖人,那就是從「初地菩薩」到「十地菩薩」,加上「等覺菩薩」、「妙覺菩薩」。「妙覺菩薩」就是佛,「等覺菩薩」是即將成佛的大菩薩,像觀世音、大勢至、文殊、普賢、彌勒、地藏等,便是「等覺位」的大菩薩。

 

        現在皆稱「彌勒菩薩」為「一生補處菩薩」,根據《彌勒上生經》等記載,彌勒菩薩現居於「兜率天」,待此生盡,則下生於人間,以補釋迦牟尼佛的佛位。

 

        接下來,在這個有名的「禪機公案」裡,有五個重點。

⑴   拈花微笑:

       「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。是時眾皆默然。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。」

 

        釋迦牟尼佛在靈山的法會上,突然間不說話,拿著一朵花,展示給眾人看。眾人不曉得是什麼意思,全部鴉雀無聲,唯獨迦葉尊者對釋迦牟尼佛拿一朵花的舉動有所領會,而露出微笑。

 

        釋迦的拈花,迦葉的微笑,靈山會上的「拈花微笑」,千古以來很少有人參透。而迦葉尊者這一笑,就是「禪宗」的開始。

 

        那「釋迦」為何要拈花?「迦葉」為何要微笑呢?

 

        要知道這個答案,我們先來看另一個「禪機公案」,兩相比較之下,比較容易理解。

 

        這一段「禪機公案」就是在《六祖壇經》裡,六祖惠能度化「惠明」的過程。

 

 《六祖壇經》原文:

        惠明作禮云。望行者為我說法。惠能云。汝既為法而來。可屏息諸緣。勿生一念。吾為汝說明。良久。惠能云。不思善。不思惡。正與麼時。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。惠明言下大悟。復問云。上來密語密意外。還更有密意否。惠能云。與汝說者。即非密也。汝若返照。密在汝邊。

 

《六祖壇經》翻譯:

        惠明行禮之後說道:「希望行者為我說法。」

        六祖惠能說:「你既然是為法而來,可以放下萬緣,一個念頭都不要生起,我就為你說法。」

        惠明就放下萬緣,什麼都不想,將心靜下來許久。

        六祖惠能說:「當下這個『念心』沒有思善、沒有思惡,正當這個時候,哪個是你惠明上座本來的真面目呢?」

        惠明聽到六祖惠能這麼一講,當下就開悟了。

        惠明又問:「從過去祖師一直到現在,傳這個『一念不生,見本來真面目。』的『密語密意』之外,還有沒有別個『密意』可以傳呢?」

    六祖惠能說:「我若是講出來,那就不是真正的秘密,你如果返照自心,守住這個『念心』,無上的『密法』就在你那邊了。

 

        現在,我們把這二段「禪機公案」穿插對比,用「唯識學」來解釋禪宗「不言說」的教導方法。

 

⒈禪宗「不言說」的教導方法一:屏息諸緣,勿生一念。

①釋迦牟尼佛在「靈山」的法會上,要教導眾生最上層的佛法,但是這個佛法只能心悟,不能言說。所以,他拿一枝「缽羅花」出示給眾人看。

②「惠明」對六祖惠能說道:「希望行者為我說法。」六祖惠能對「惠明」說:「你既然是為法而來,可以放下萬緣,一個念頭都不要生起,我就為你說法。」

●情境解說:釋迦牟尼佛要說的最上層佛法,就是六祖惠能對「惠明」所說的佛法。

 

⒉禪宗「不言說」的教導方法二:將心靜下來許久

①在「靈山」的法會上,眾人都不知道釋迦牟尼佛手裡拿著一枝「缽羅花」,高舉著出示給眾人看,到底是怎麼回事?眾人都沒講話,當下眾人的目光和心思都集中在這一枝「缽羅花」上,都放下萬緣,什麼都不想,眾人的心都靜下來許久。

②惠明放下萬緣,什麼都不想,將心靜下來許久。

 

●情境解說:以「唯識學」來講,此時,「靈山的眾人」和「惠明」的心理狀態是一樣的。他們的第六識「意識」的分析判斷功能都暫時停止,第七識「末那識」也都暫時停止作用,所有的「妄想執著」,也都暫時煙消雲散,當下處於「一心不亂」的狀態,「自性光」即將顯現。

 

⒊禪宗「不言說」的教導方法三:讓第六識「意識」的分析判斷功能暫時停止

        六祖惠能等了一段時間,等「惠明」達到「停止一切的想法,不生起一個念頭。」的時候,突然開口說話:「當下這個『念心』沒有思善、沒有思惡,正當這個時候,哪個是你『惠明』上座本來的真面目呢?」。

 

        假如你是「惠明」,當你閉著眼睛,心裡想著:「我什麼都不要想。」,大概三十秒鐘內,你可以思想一片空白,超過三十秒,「妄想」就重新出現了。

 

        其實,這三十秒鐘的「空白思想」,也是一種「諸緣」,更是一種「念頭」。因為你心裡想著:「我什麼都不要想。」,就是一種「妄想」。「妄想」什麼呢?「我什麼都不要想。」。

 

        雖然,「我什麼都不要想。」也是一種「妄想」,但是至少在這三十秒鐘內,你沒有「胡思亂想」,你只有一個「妄想」,一個「念頭」。

 

        這個時候,六祖惠能突然間出聲說話,這個聲音突然打斷你當下唯一的一個「念頭」:「我什麼都不要想。」。這電光火石的當下,就是一種「驚嚇」的狀態,剎那間腦袋裡的思緒,變成一片空白。

 

        注意!這個時候,你原本的唯一的那個「念頭」:「我什麼都不要想。」突然間不見了。這正是停止你自己第六識「意識」的分析判斷功能的現象,連帶第七識「末那識」也停止。此時,你會驚鴻一瞥你的「自性光」。

 

        然後這時,六祖惠能接著說:「當下這個念心沒有思善、沒有思惡,正當這個時候,哪個是你惠明上座本來的真面目呢?」。

 

    惠明聽到六祖惠能這麼一講,當下就開悟了。因為他在沒有思善、沒有思惡的狀態下,驚鴻一瞥他自己的「自性光」,惠明這才真的理解「如何見性」。

 

        惠明當下就開悟了,但是在「靈山」法會上的眾人,卻還是一頭霧水,個個都像「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」,愣在那裡。

 

        這個時候,迦葉尊者知道釋迦牟尼佛手裡拿著一枝「缽羅花」高舉著出示給眾人看的用意,是在傳授只能心悟,不能言說的佛法。但是,看到眾人都是一副愣頭愣腦的呆樣,讓平常表情嚴肅的迦葉尊者,不由自主的笑了出來。

 

        迦葉尊者這個會心的一笑,釋迦牟尼佛就知道他懂這個上層佛法,所以就把這個上層佛法,當眾正式傳授給他,這個「上層佛法」就是「禪法」。

 

⑵   不立文字教外別傳:

        釋迦牟尼佛說,他傳授給迦葉尊者的這個上層佛法,是不立下文字記載,是不用言語解說,是特殊的,是與眾不同的,是另外所傳授的一種佛法,是「教外佛法」。這個上層佛法,不同於他以前用言語所說的佛法,稱為「教內佛法」。

 

        這個上層的「教外佛法」,必須要用「唯識學」來講解,你才有辦法了解,為什麼這個「教外別傳」的上層佛法,是「不立文字」的,是「不可言說」的。

 

⑶   以僧伽黎圍之:

        釋迦牟尼佛用他的「僧伽黎(袈裟)」把迦葉尊者圍起來,然後告訴迦葉尊者說:「我把『正法眼藏』秘密交給於你,你應當要保護支持。並且命令阿難尊者輔佐傳播佛法教化眾生,不可讓佛法斷絕。」。

 

        釋迦牟尼佛的「以僧伽黎圍之」這個舉動,在「印度禪宗」的二十八代祖師傳承中,所有的經典都沒有再提起過。直到中國禪宗」的五祖弘忍傳法給六祖惠能的時候,才又出現一次,《六祖壇經》記載著「祖以袈裟遮圍,不令人見,為說金剛經。」。

 

        五祖弘忍以袈裟遮圍六祖惠能,不讓別人難見,為六祖惠能演說《金剛經》。演說《金剛經》,還要用袈裟遮圍,這不是多此一舉,很奇怪嗎?

 

        在禪宗經典的記載,釋迦牟尼佛的「以僧伽黎圍之」,以及五祖弘忍的「以袈裟遮圍」,這二個舉動,絕對不是「偶然」事件,而是歷代禪宗傳承時的「必然」儀式。只是,這是個「秘密儀式」,所以禪宗的經典都不見有記載。

 

       「以袈裟遮圍」到底要做什麼呢?只能說「佛意難測」,身在末法時代的我們,究竟不曉得釋迦牟尼佛的葫蘆裡,賣的是什麼藥?

 

        倒是在「一貫道」宗教團體的「求道儀式」中,「以僧伽黎圍之」和「以袈裟遮圍」的舉動,被納入「求道儀式」裡,下面再詳細解釋。

 

⑷   阿難副貳傳化:

       「副貳」是「輔佐、輔助」的意思,而不是釋迦牟尼佛交代迦葉尊者,要直接傳禪法給阿難尊者,讓阿難尊者擔任禪宗第二祖。不要誤解「副貳」是「副位、第貳位祖師」,釋迦牟尼佛只是交代阿難尊者要輔佐、輔助迦葉尊者傳法度眾生。

 

        阿難尊者又稱為「阿難陀」,「阿難」是梵語,中文翻譯為「慶喜」,生於釋迦牟尼佛的成道日,釋迦牟尼佛三十歲成道,阿難尊者比他小三十歲。

 

        阿難尊者是「白飯王(「淨飯王」的弟弟)」的兒子,「提婆達多」的弟弟,釋迦牟尼佛的堂弟,也是侍者,是釋迦牟尼佛十大弟子之一,人稱「多聞第一」。

 

        阿難尊者被稱做「多聞第一」,是因為他一直伴隨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,能夠把釋迦牟尼佛所說的話,都像錄音機一樣,一字不漏的記下來。阿難尊者在釋迦牟尼佛入滅之後,才証得「阿羅漢果」。

 

        在釋迦牟尼佛入滅後,在「王舍城」第一次聖典集結的集會上,阿難尊者出色的記憶力,讓他背誦出很多釋迦牟尼佛以往的演說。那些記錄下來的文稿就被整理成為「佛經」,包括《長阿含經》、《中阿含經》、《雜阿含經》、《增一阿含經》、《譬喻經》、《法句經》等等,對宣揚佛法的幫助很大。在佛經中,經常開始的第一句話,出現「如是我聞」,這個「我」就是指阿難尊者。

 

        釋迦牟尼佛把「正法眼藏」交付給迦葉尊者,「禪宗初祖」就是迦葉尊者。後來,迦葉尊者把「正法眼藏」交付給阿難尊者,阿難尊者就成為「禪宗二祖」。

 

        在《景德傳燈錄》裡,有迦葉尊者傳法給阿難尊者的記載。

 

       《景德傳燈錄》卷第一原文:

        迦葉乃白眾言。此阿難比丘多聞總持有大智慧。常隨如來梵行清淨。所聞佛法如水傳器無有遺餘。佛所讚歎聰敏第一。宜可請彼集修多羅藏。大眾默然。迦葉告阿難曰。汝今宜宣法眼。阿難聞語信受。觀察眾心。而宣偈言。比丘諸眷屬。離佛不莊嚴。猶如虛空中。眾星之無月。說是偈已。禮眾僧足升法坐而說是言。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某處說某經教。乃至人天等作禮奉行。時迦葉問諸比丘。阿難所言不錯謬乎。皆曰。不異世尊所說。迦葉乃告阿難言。我今年不久留。今將正法付囑於汝。汝善守護。

 

⑸轉授金縷僧伽黎衣給慈氏佛:

       《指月錄》卷之一原文:

       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。復告迦葉。吾將金縷僧伽黎衣。傳付於汝。轉授補處。至慈氏佛出世。勿令朽壞。

 

        釋迦牟尼佛說完傳法詩偈之後,又告訴迦葉尊者:「我將『金縷僧伽黎衣』轉傳給將來成佛的『慈氏佛(彌勒佛)』,不可讓『金縷僧伽黎衣』腐爛敗壞。」

 

       《景德傳燈錄》卷第一原文:

        迦葉乃告阿難言。我今年不久留。今將正法付囑於汝。汝善守護。聽吾偈言。法法本來法。無法無非法。何於一法中。有法有不法。說偈已。乃持僧伽梨衣入雞足山。俟慈氏下生。

 

        所以,迦葉尊者到現在都還沒有死,在印度的「雞足山」入定中。

 

        釋迦牟尼佛交代迦葉尊者要將「金縷僧伽黎衣」轉傳給將來成佛的「慈氏佛(彌勒佛)」,這件事情,在《佛說彌勒下生經》裡有續集的記載。

 

       《佛說彌勒下生經》原文:

        摩竭國界毘提村中。大迦葉於彼山中住。又彌勒如來將無數千人眾。前後圍遶往至此山中。遂蒙佛恩。諸鬼神當與開門。使得見迦葉禪窟。是時彌勒。申右手指示迦葉告諸人民。過去久遠釋迦文佛弟子。名曰迦葉。今日現在頭陀苦行最為第一。是時諸人見是事已歎未曾有。無數百千眾生。諸塵垢盡得法眼淨。或復有眾生見迦葉身已。此名為最初之會。九十六億人皆得阿羅漢。斯等之人皆是我弟子。所以然者。悉由受我訓之所致也。亦由四事緣惠施仁愛利人等利。爾時阿難。彌勒如來當取迦葉僧伽梨著之。是時迦葉身體奄然星散。是時彌勒復取種種華香供養迦葉。

 

《佛說彌勒下生經》翻譯:

        迦葉尊者在摩竭國界毘提村中的雞足山中入定。未來,彌勒佛帶領無數千人眾,在他們的前後圍繞中,去到迦葉尊者入定的山洞前,並蒙諸佛恩典,諸鬼神將爲他開啟山門,使他們都能得見迦葉尊者入定的禪窟。

 

        這時,「彌勒佛」伸出右手指向迦葉尊者,告訴大眾說:「這位是過去久遠劫釋迦文佛的弟子,名叫『迦葉』,到今日現在止,他的頭陀苦行最爲第一。」這時候,眾人目睹迦葉尊者的因緣,讚嘆未曾有這種事,無數百千的眾生,因而滅盡塵垢,得到「法眼淨」。又有眾生看見迦葉尊者的身體,此稱為「最初之會」,共有九十六億人都證得「阿羅漢」果位。他們都是曾受釋迦牟尼佛教化的弟子,也因為落實「四事供養(供給資養佛、僧等日常生活所需的四事。『四事』指衣服、飲食、臥具、醫藥等。)」,而有得度因緣。

 

        那個時候,阿難!彌勒佛收下迦葉尊者授予的「僧伽梨衣」,並且穿在身上。此時,迦葉尊者的身體,忽然間四散。這時候,彌勒佛就以種種香華供養迦葉尊者。

 

(二)五祖弘忍傳法給六祖惠能

 

       「以僧伽黎圍之」的傳法儀式,第二次發生在「中國禪宗」的五祖弘忍傳法給第六代祖師六祖惠能的時候。

 

       《六祖法寶壇經》原文:

        次日,祖潛至碓坊,見能腰石舂米,語曰:「求道之人。為法忘軀。當如是乎。」乃問曰:「米熟也未?」惠能曰:「米熟久矣,猶欠篩在。」祖以杖擊碓三下而去。惠能即會祖意,三鼓入室;祖以袈裟遮圍,不令人見,為說金剛經。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,惠能言下大悟,一切萬法,不離自性。

 

《六祖壇經》翻譯:

        第二天,五祖宏忍悄悄地來到「舂米作坊」,看見六祖惠能腰上綁著石磨正在舂米,說:「求道的人為了正法而忘記身體,正是應當要這樣! 」於是問六祖惠能說:「米熟了沒有?」,這個意思是問六祖惠能開悟了沒有?

 

        六祖惠能回答說:「早就熟了!只是欠人篩過(用篩子過濾東西。)。」這個意思是說:「我早就有所領悟了,只是還沒有人為我印證而已。」。

 

        五祖宏忍用錫杖在「碓(舂米的用具) 」上敲了三下後離開,六祖惠能立即領會五祖宏忍的意思。「敲三下」就是要六祖惠能在三鼓時分,也就是三更,到「方丈室」來。

 

        於是六祖惠能在入夜三更時分,進入五祖宏忍的「方丈室」。五祖宏忍用袈裟遮圍,不讓別人看到,然後為六祖惠能講解《金剛經》。講到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」時,六祖惠能聽完大悟「一切萬法不離自性」的真理。

 

        在《六祖壇經》裡,最有意思的一段經文,就是「惠能即會祖意,三鼓入室;祖以袈裟遮圍,不令人見,為說金剛經。」。

 

        試想,在三更半夜裡,夜深人靜,眾弟子們都入睡了,五祖宏忍用袈裟遮圍,不讓別人看到,然後為六祖惠能講解《金剛經》。五祖宏忍是怕被誰看到或聽到他講解《金剛經》呢?就算被人看到或聽到,上根的人就開悟了,不是很好嗎?下根的人還是有聽沒有懂,不也是無所謂嗎?五祖宏忍在怕什麼呢?這是個謎案,六祖惠能並沒有說明,這是「禪宗」永遠的謎。

 

        但是,這個謎案,在現代「一貫道」宗教團體裡,不但有答案,而且還變成「點道儀式」裡,最重要的一環。

 

(三)「一貫道」的點道傳法儀式

 

        現代「一貫道」宗教團體,普遍被「佛教界」抨擊,說「一貫道」是邪教,傳播邪說,盜用佛經;有些人也戲稱「一貫道」是「鴨蛋教」,對「一貫道」嗤之以鼻。

 

        其實,這些指控,都是因為不了解「一貫道」才會發生。但是,可以肯定的一件事情是,就像「道教」、「基督教」、「天主教」和「伊斯蘭教」一樣,「一貫道」是經過「中華民國政府」立案審查,核准成立的合法宗教團體,而不是邪教。.

 

        這裡不探討「一貫道」宗教團體,我在預定出版的《看懂宗教》一書裡,會詳細介紹「一貫道」的由來,探討「一貫道」到底是什麼宗教團體?

 

        這裡要探討的是,「以僧伽黎圍之」和「以袈裟遮圍」的「禪機公案」,在佛教界都不談,因為實在是「聖意難測」。但是,在「一貫道」宗教團體的「求道儀式」中,「以袈裟遮圍」居然被納入「求道儀式」裡。

 

        為什麼「以袈裟遮圍」會被納入「求道儀式」裡?這要從「一貫道道道統沿革」談起。

 

        在「一貫道源流」裡說道「一貫道道道統沿革自伏羲見龍馬負圖,創造八卦,揭開天地奧秘,是為大道降世之始。伏羲為第一代道統祖師,其後聖聖相緒,神農為第二代,第三代軒轅黃帝,第四代少昊,第五代顓頊,第六代帝嚳,第七代帝堯,第八代帝舜,第九代夏禹,第十代伊尹,第十一代商湯,第十二代姜尚,第十三代文王、武王、周公,第十四代老子,第十五代孔子,第十六代顏子、曾子,第十七代子思,第十八代孟子,是為東方十八代。孟子以後,道脈西遷,心法失傳,儒道道脈泯滅,究未得繼續道統,良以孔子時,業經盤轉西域,釋門接衍,釋迦牟尼得道後,真法傳大弟子摩訶迦葉為禪宗初祖,單傳至二十八代達摩尊者。梁武帝時,達摩西來中土,真機妙法,復還於中國,是謂「老水還潮」。自達摩入中國,真道乃一脈相傳,達摩為初祖,單傳給神光二祖,三祖僧燦,四祖道信,五祖弘忍,六祖惠能。六祖之後衣○不傳,道降火宅,白馬續為七祖,羅尉群繼任八祖。羅八祖歸後,道根秘隱公案,道統懸虛八百載。…………。」。

 

        後面就不再詳述,重點在「釋迦牟尼得道後,真法傳大弟子摩訶迦葉為禪宗初祖,單傳至二十八代達摩尊者。」

 

        然後,在「一貫道」的經典《彌勒救苦真經》裡也提到「領寶齊魯靈山地。拈花印證考三乘。」,這一句經文講的就是「一貫道」道脈傳承的由來。

 

       《彌勒救苦真經》原文:

        佛說彌勒救苦經。彌勒下世不非輕。領寶齊魯靈山地。拈花印證考三乘。

 

       「一貫道」認為,「以心印心」之法一定要「密傳」,在釋迦牟尼佛的時代是「以僧伽黎圍之」的方式傳道,在六祖惠能的時代也是「以袈裟遮圍」的方式傳道,禪宗歷代祖師傳道,也都是用這種「以袈裟遮圍」方式來進行。

 

        直到六祖惠能的時代,因為五祖弘忍的門下弟子爭奪「袈裟」,所以「袈裟」止傳,從此以「請壇禮」代替「袈裟遮圍」。請壇時,由仙佛護壇,阻斷天人耳目,秘密傳授這「以心印心」之法。除了「求道者」以外,不讓其他人觀看傳法儀式。

 

        要加入「一貫道」的修道行列,一定要「求道」,而要「求道」,一定要有「點傳師」開壇,透過「請壇儀式」,點佛燈,再念誦「請壇經」,才可以「求道」。

 

       「請壇經」的意義,是恭請宇宙萬靈真宰「明明上帝」臨壇,並且也恭請十方諸佛,諸天仙佛,以及雷部、風部、虎部、龍部,和二十八星宿降壇護道,為辦三天天人之道,如《六祖壇經》所說的「以袈裟遮圍」以傳心法。

 

        另外,由於「一貫道」傳統的教規,嚴格規定只有「道親」和「求道人」,才可以參加「請壇儀式」,「非道親」絕對不可以參加,也不可以在旁邊觀禮。因為,「請壇儀式」就象徵「以袈裟遮圍」的意義。

 

        結果,這個嚴格規定,卻造成「一貫道」在台灣傳道的初期,被「國民黨政府」誤以為這個秘密傳道的「請壇禮」儀式,是對岸「共產黨」的秘密聚會方式,一度禁止「一貫道」的傳道活動。並且派「情報人員」偽裝成「求道者」,參加「求道儀式」,以一探究竟。

 

        沒想到後來,這些「求道」的「情報人員」,在了解「一貫道」的內涵之後,大為肯定支持。甚至,許多「求道」的「情報人員」,後來都成為「點傳師」,回過頭來要求「國民黨政府」應該開放「一貫道」。最後,在一九八八年三月五日,「國民黨政府」核准設立「中華民國一貫道總會」,「一貫道」才正式成為一個合法的宗教團體。

 

        所以,「一貫道」認為,從釋迦牟尼佛在靈山會上,密傳「以心印心」之法,三乘中人全被考倒,只有迦葉尊者得法。迦葉尊者再將這「教外別傳」的心法,代代相傳至今,到現在「一貫道」所傳的「道」,就是一脈相承,源自於釋迦牟尼佛的「拈花微笑」。

 

二、付法傳衣

 

 (一) 釋迦牟尼佛傳衣給大迦葉尊者

 

       「傳衣」是傳「法」的信驗之物,「付法」才是傳衣的根本要旨。有關「付法傳衣」一事,是禪宗很重要的傳統。「傳衣」之說,最早開始於釋迦牟尼佛傳法給大迦葉尊者。

 

       《指月錄》卷一原文:

        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。是時眾皆默然。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。世尊曰。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。實相無相微妙法門。不立文字教外別傳。付囑摩訶迦葉。世尊至多子塔前。命摩訶迦葉分座令坐。以僧伽黎圍之。遂告曰。吾以正法眼藏。密付於汝。汝當護持。并勅阿難副貳傳化。無令斷絕。而說偈曰。法本法無法。無法法亦法。今付無法時。法法何曾法。爾時世尊說此偈已。復告迦葉。『吾將金縷僧伽黎衣。傳付於汝』。轉授補處。至慈氏佛出世。勿令朽壞。迦葉聞偈。頭面禮足曰。善哉善哉。我當依勅恭順佛教。。

 

        注意!這段經文只說,釋迦牟尼佛在將正法付囑給大迦葉尊者時,給了他一件「金縷袈裟」,並且交代要轉付給後世的「彌勒佛」,此處並沒有說,有第二件的「金縷袈裟」傳給第二祖阿難尊者。

 

        許多人誤認為釋迦牟尼佛將「金縷僧伽黎衣」傳給迦葉尊者,那件「袈裟」在「印度」傳了二十八代,傳到「中國」之後,又傳了六代。後來在六祖惠能的時代,因為五祖弘忍的門下弟子爭奪那件「袈裟」,所以「袈裟」才止傳。

 

        其實,那件「金縷僧伽黎衣」,至今還在迦葉尊者的手上,並沒有傳給二祖阿難,我們再來看一次,經典是怎麼敘述這件「袈裟」的去處。

 

       《指月錄》卷之一原文:

       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。復告迦葉。吾將金縷僧伽黎衣。傳付於汝。轉授補處。至慈氏佛出世。勿令朽壞。

 

        所以,那件「金縷僧伽黎衣」,釋迦牟尼佛交代迦葉尊者要「轉授補處。至慈氏佛出世。」,並不是要迦葉尊者傳給二祖阿難尊者。

 

       《景德傳燈錄》卷第一原文:

        迦葉乃告阿難言。我今年不久留。今將正法付囑於汝。汝善守護。聽吾偈言。法法本來法。無法無非法。何於一法中。有法有不法。說偈已。乃持僧伽梨衣入雞足山。俟慈氏下生。

 

        迦葉尊者只傳「心法」給二祖阿難尊者,然後就「乃持僧伽梨衣入雞足山。俟慈氏下生。」。迦葉尊者到現在都還沒有死,在印度的「雞足山」入定,等將來「慈氏佛(彌勒佛)」成佛,再將「金縷僧伽黎衣」轉傳給「彌勒佛」。

 

        後來,迦葉尊者就把那件「金縷僧伽黎衣」,親手轉傳給「彌勒佛」,這件事情,在《佛說彌勒下生經》裡有記載。

 

       《佛說彌勒下生經》原文:

        爾時阿難。彌勒如來當取迦葉僧伽梨著之。是時迦葉身體奄然星散。是時彌勒復取種種華香供養迦葉。

 

 

(二)  第二十四祖「師子尊者」傳衣給第二十五祖「婆舍斯多尊者」

 

       「禪宗」真正的「傳衣」之說, 一直到「印度禪宗」第二十四祖「師子尊者」,傳法給第二十五祖「婆舍斯多尊者」時,才首次見到有「傳衣」的記載。

 

       《傳法正宗記》卷第四原文:

        而『我(第二十四祖師子比丘者)所傳如來之大法眼。今以付汝(婆舍斯多尊者)』。汝宜奉之。即去自務傳化。或遇疑者即持我僧伽梨衣為之信驗。

 

       《景德傳燈錄》卷第二原文:

        尊者(第二十四祖師子比丘者)即謂之曰。吾師密有懸記。罹難非久。『如來正法眼藏今轉付汝』汝應保護普潤來際。偈曰。正說知見時。知見俱是心。當心即知見。知見即于今。尊者說偈已。以僧伽梨衣密付斯多。俾之他國隨機演化。

 

        但是,第二十五祖「婆舍斯多尊者」付法給第二十六祖「不如蜜多尊者」時,並沒有將這件「僧伽梨衣」傳下來,他的理由如下:

 

       《傳法正宗記》卷第四原文:

        蜜多(第二十六祖)既受付法。復告斯多(第二十五祖)曰。尊者以祖師僧伽梨衣祕於王宮。不蒙授之。其何謂耶。斯多曰。我昔傳衣。蓋先師遇難。付法不顯用為今之信驗。汝適嗣我。五天皆知。何用衣為。但勤化導。汝之已後者度人無量。蜜多默然奉命。

 

       「五天」是指「五印度」,又稱「五天竺國」,簡稱為「五天」。印度古老的《往世書》將印度的疆域,劃分為「東印度、北印度、西印度、南印度、中印度」。這種疆域的劃分,起源於印度神話中的世界中心「須彌山」,和圍繞「須彌山」的鹹海中的「東洲毗提訶、南洲贍部、西洲瞿陀尼、北洲拘廬」。

 

       《景德傳燈錄》卷第二原文:

        不如密多(第二十六祖)聞偈再啟祖(第二十五祖)曰。『法衣宜可傳授。祖曰。此衣為難故假以證明。汝身無難何假其衣。』化被十方人自信向。不如密多聞語作禮而退。

 

        到了第二十七祖「般若多羅」付法第二十八祖菩提達摩時,也沒有傳衣的記載:

       《傳法正宗記》第五卷原文:

        久之遂以法而付囑曰。『如來大法眼藏展轉而今付於汝(第二十八祖菩提達摩)』。汝善傳之無。使斷絕。

 

 

(三)第二十八祖菩提達摩傳衣給第二十九祖「慧可」(東土二祖)

 

        直到「菩提達摩」到了中國,在嵩山少林寺,傳法給「中國禪宗」第二祖「慧可」時,才又重新見到傳衣和缽的記載。

 

       《傳法正宗記》卷第五原文:

        昔如來以大法眼付囑摩訶迦葉。而展轉至我。我今以付於汝。汝宜傳之無使其絕。『并授汝此僧伽梨寶鉢。以為法信』。唯恐後世以汝於我異域之人不信其師承。汝宜持此為驗。以定其宗趣。然吾逝之後二百年後。衣鉢止而不傳。法亦大盛。

 

        所以,由上述我們可以推測,中國禪宗傳到「六祖惠能」手上的「僧伽梨衣」,是初祖「菩提達摩」自己的衣服。

 

        其後歷經二祖慧可、三祖僧璨、四祖道信、五祖弘忍、六祖惠能,都有「付法傳衣」之說:

 

「二祖慧可」付法傳衣給「三祖僧璨」:

       《五燈會元》卷第一原文:

        祖(二祖慧可)乃告曰。菩提達磨遠自竺乾。『以正法眼藏并信衣密付於吾。吾今授汝。』汝當守護。無令斷絕。

 

       《傳法正宗記》卷第六原文:

        震旦第二十九祖慧可尊者傳

        尊者器之。即為其釋褐落髮曰。此法寶也。宜名之僧璨。戒後二載乃命之曰昔佛傳大法眼。轉至達磨。達磨授我。我今以付於汝并其衣鉢。汝專傳之無使輒絕。

 

「三祖僧璨」付法傳衣給「四祖道信」:

       《五燈會元》卷第一原文:

        信(四祖道信)於言下大悟。服勞九載。後於吉州受戒。侍奉尤謹。祖(三祖僧璨)屢試以玄微。知其緣熟。乃付衣法。

 

       《傳法正宗記》卷第六  :

        震旦第三十祖僧璨尊者傳

        隋開皇間乃有沙彌曰道信者。一旦來禮其座下。問之曰。乞大師發我解脫法門。尊者曰。誰縛汝。曰無人縛。又曰。既無人縛。汝即是解脫。何須更求解脫。道信即悟。乃願以弟子禮事之。久之信往求戒於廬陵既還。尊者曰。汝已戒道亦備矣。吾即往之。昔如來大法眼藏今以付汝并其衣鉢。汝皆將之。」

 

「四祖道信」付法傳衣給五祖弘忍:

       《五燈會元》卷第一原文:

        一日往黃梅縣。路逢一小兒(五祖弘忍)。骨相奇秀。異乎常童。祖問曰。子何姓。答曰。姓即有。不是常姓。祖曰。是何姓。答曰。是佛性。祖曰。汝無姓邪。答曰。性空。故無。祖(「四祖道信」)默識其法器。即俾侍者至其母所。乞令出家。母以宿緣故。殊無難色。遂捨為弟子。以至付法傳衣。

 

       《傳法正宗記》卷第六原文:

        震旦第三十一祖道信尊者傳

        尊者即為剃度。名之曰弘忍。其後乃命曰。昔如來傳正法眼轉至於我。我今付汝并前祖信衣鉢。汝皆將之。勉其傳授無使斷絕。

 

        五祖弘忍付法傳衣給六祖惠能:

       《五燈會元》卷第一原文:

        祖告曰。諸佛出世為一大事。故隨機大小而引導之。遂有十地.三乘.頓漸等旨。以為教門。然以無上微妙.秘密圓明.真實正法眼藏付于上首大迦葉尊者。展轉傳授二十八世。至達磨屆于此土。得可大師承襲以至於今。以法寶及所傳袈裟用付於汝。善自保護。無令斷絕。聽吾偈曰。有情來下種。因地果還生。無情既無種。無性亦無生。盧行者跪受衣法。啟曰。『法則既受。衣付何人』。祖曰。昔達磨初至。人未之信。故傳衣以明得法。今信心已熟。衣乃爭端。止於汝身。不復傳也。

 

       《傳法正宗記》卷第六原文:

        震旦第三十二祖弘忍尊者傳

        中夜尊者(五祖弘忍)遂潛命慧能入室。而告曰。諸佛出世唯為一大事因緣。以其機器有大小。遂從而導之。故有三乘十地頓漸眾。說為之教門。獨以無上微妙真實正法眼藏初付上首摩訶迦葉。其後迭傳歷二十八世至乎達磨祖師。乃以東來。東之益傳。適至於我。我今以是大法并其所受。『前祖僧伽梨衣寶鉢皆付於汝。汝善保之無使法絕。』聽吾偈曰。有情來下種。因地果還生。無情既無種。無情亦無生。慧能居士既受法與其衣鉢。作禮問曰。法則聞命。衣鉢復傳授乎。尊者曰。昔達磨以來自異域。雖傳法於二祖。恐世未信其所師承。故以衣鉢為驗。今我宗天下聞之。莫不信者。則此衣鉢可止於汝。然正法自汝益廣。若必傳其衣。恐起諍端。故曰。受衣之人命若懸絲。汝即行矣。汝宜且隱晦。時而後化。

 

       《六祖大師法寶壇經》行由第一原文:

        祖(五祖弘忍)復曰:「昔達磨大師,初來此土,人未之信,故傳此衣,以為信體,代代相承;法則以心傳心,皆令自悟自解。自古,佛佛惟傳本體,師師密付本心;衣為爭端,止汝(六祖惠能)勿傳。若傳此衣,命如懸絲。汝須速去,恐人害汝。」

 

        五祖弘忍說,「昔達磨初至。人未之信。故傳衣以明得法。今信心已熟。衣乃爭端。止於汝身。不復傳也。」,這番話印證了菩提達摩的預言。

 

       《傳法正宗記》卷第五原文:

        然吾(菩提達摩)逝之後二百年後。衣鉢止而不傳。法亦大盛。

 

      《傳法正宗記》卷第六原文:

        震旦第三十三祖慧能尊者傳

        (六祖惠能)一日忽謂眾曰。吾忝於忍大師(五祖弘忍)處受其法要并之衣鉢。今雖說法而不傳衣鉢者。蓋以汝等信心成熟無有疑者。故不傳之。

 

        到了六祖惠能之後,他有十大弟子,一改以往一代只傳一人的傳統,又恢復為付法而不傳衣缽。

 

        另外,六祖惠能還曾經洗過這件「法衣」。

 

       《六祖大師法寶壇經》機緣第七原文:

        師(六祖惠能)一日欲濯所授之衣而無美泉,因至寺後五里許,見山林鬱茂,瑞氣盤旋。師振錫卓地,泉應手而出,積以為池,乃跪膝浣衣石上。

 

        六祖惠能圓寂之前,弟子「法海」再拜問,法師您入滅之後,衣法應當交付何人?六祖惠能回答說:「不付其衣」、「衣不合傳(法衣不適合傳承)」。

 

       《六祖大師法寶壇經》付囑第十原文:

        乃知大師不久住世。法海上座再拜問曰:「和尚入滅之後,衣法當付何人?」』師曰:「吾於大梵寺說法以至於今,鈔錄流行,目曰:《法寶壇經》,汝等守護,遞相傳授,度諸群生,但依此說,是名正法。今為汝等說法,不付其衣,蓋為汝等信根淳熟,決定無疑,堪任大事。然據先祖達摩大師付授偈意,衣不合傳。」

 

       《五燈會元》卷第一原文:

        吾(六祖惠能)忝受忍大師衣法。今為汝等說法。不付其衣。

 

        六祖惠能圓寂之後,「唐肅宗」派人把「衣」和「鉢」這二件寶物,請到宮中供養。後來,六祖惠能託夢給「唐肅宗」,歸還這二件寶物。雖然「唐肅宗」派人到寺廟嚴加守護,但是這二件寶物還是被盜多次,雖然都有找回來,最後還是被盜,至今下落不明。

 

       《景德傳燈錄》卷第五原文:

        上元元年肅宗遣使。就請師衣鉢歸內供養。至永泰元年五月五日。代宗夢六祖大師請衣鉢。七日勅刺史楊瑊云。朕夢感能禪師請傳法袈裟却歸曹溪。今遣鎮國大將軍劉崇景。頂戴而送。朕謂之國寶。卿可於本寺如法安置。專令僧眾親承宗旨者。嚴加守護勿令遺墜。後或為人偷竊。皆不遠而獲。如是者數四(多次)。

 

       《五燈會元》卷第一原文:

        上元元年肅宗遣使就請師衣鉢。歸內供養。至永泰元年五月五日。代宗夢六祖大師請衣鉢。七日。勑刺史楊瑊曰。朕夢感禪師請傳法袈裟却歸曹溪。今遣鎮國大將軍劉崇景頂戴而送。朕謂之國寶。卿可於本寺如法安置。專令僧眾。親承宗旨者。嚴加守護。勿令遺墜。後或為人偷竊。皆不遠而獲。如是者數四。

 

        儘管衣缽去向不明,距今已經一千二百多年了,但是衣缽所凝聚的佛法傳承的精神,將會和神奇的傳說一樣,代代相傳,萬古流芳。

未命名 - 4.png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