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◆「佛經」裡面所說的「億」

有一次,在網路上閱讀到一位修行「淨土法門」的「佛友」,所上傳的文章。他鼓勵大家要皈依「阿彌陀佛」,發願往生以後,要到「西方極樂世界」。

 

    他奉勸皈依「彌勒佛」的朋友,要改皈依「阿彌陀佛」,因為「佛經」上說,「彌勒佛」要等到「五十六億萬年」以後,才會降生到人世間,這時間太久了。

 

    我看完以後,非常不以為然,「阿彌陀佛」和「彌勒佛」的「淨土」,都同樣是「釋迦牟尼佛」所介紹的,應該依照「眾生」各自的因緣,去往生「阿彌陀佛淨土」,或是「彌勒佛淨土」,怎麼可以排斥「彌勒佛淨土」呢?

 

    要知道,「釋迦牟尼佛」在《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》裡說:「佛告『優波離』。汝今諦聽。是『彌勒菩薩』於『未來世』當為『眾生』。作『大歸依處』。」

 

    什麼叫做「大歸依處」?就是適合「所有眾生」歸依的淨土,「彌勒佛淨土」是適合「所有眾生」去的「淨土」,門檻最低,是比較容易去的「淨土」。事實上,「彌勒佛淨土」是「釋迦牟尼佛」特別為「末法眾生」設立的「淨土」,所以稱為「大歸依處」。

 

    而要去「阿彌陀佛」的「西方極樂世界」,是很不容易的,因為「阿彌陀佛淨土」是最殊勝的淨土,不是一般的眾生,可以隨便去的,所以「西方極樂世界」,不是一般的眾生的「大歸依處」。

 

    我們仔細來看看《佛說阿彌陀經》是怎麼說的。

 

    《佛說阿彌陀經》:「又『舍利弗』。『極樂國土眾生』生者皆是『阿鞞跋致』。其中多有『一生補處』。其數甚多。非是算數所能知之。但可以『無量無邊阿僧祇劫』說。『舍利弗』。眾生聞者。『應當發願』願生彼國。所以者何。得與如是『諸上善人』俱會一處。

 

    什麼是「阿鞞跋致」?什麼是「一生補處」?

 

    「阿鞞(ㄅㄧˋ)跋致」是「梵語」,意譯為「不退轉」,是「菩薩階位」之名,即修行佛法的過程中得悟,不退墮於二乘、凡夫、惡趣等,也不退失所證得的果位、觀念、行法。歷經一「大阿僧祇劫」之修行,則至此位。

 

 

    「一生補處」,略稱「補處」,謂經過此生,來生定可在世間成佛。即指「菩薩」的最高位階「等覺菩薩」。

 

    天啊!住在「阿彌陀佛」的「西方極樂世界」裡的居民,居然都是「一生補處」,都是「等覺菩薩」,都是準備「來生」要在世間成佛的「大菩薩」。

 

    所以,「釋迦牟尼佛」才說:「眾生聞者。『應當發願』願生彼國。」「釋迦牟尼佛」說「『應當發願』願生彼國」,「應當發願」是「建議」的意思喔!

 

    為什麼呢?「釋迦牟尼佛」解釋說:「所以者何。得與如是『諸上善人』俱會一處。」因為,可以和那麼多的「準備成佛」的「等覺菩薩」當「鄰居」,那真是太棒了!

 

    但是,別高興得太快,「釋迦牟尼佛」在後面補一句警語:「舍利弗。不可以『少善根福德因緣』得生彼國。」請問各位修行「淨土法門」的「佛友們」,你們目前所累積的「善根福德」足夠嗎?

 

    而且,還不只這個基本要件,「釋迦牟尼佛」又繼續說:「『舍利弗』。若有善男子善女人。聞說『阿彌陀佛』。『執持名號』。若一日。若二日。若三日。若四日。若五日。若六日。若七日。『一心不亂』。其人『臨命終時』。『阿彌陀佛』與『諸聖眾』。現在其前。是人『終時心不顛倒』。即得往生『阿彌陀佛極樂國土』。」

 

    接下來的條件,還有「執持阿彌陀佛名號」到「一心不亂」的境界;臨命終時,還要有「心不顛倒」的定力。

 

    請問各位修行「淨土法門」的「佛友們」,你們有信心做得到嗎?

 

    「釋迦牟尼佛」最後又說一句話:「我『見是利』故說此言。若有眾生聞是說者。『應當發願』生彼國土。」

 

    「釋迦牟尼佛」解釋說,他看到「阿彌陀佛」的「西方極樂世界」,實在太殊勝了,所以才建議眾生「應當發願」,生彼國土。

 

    再反觀「彌勒佛」的「兜率天淨土」,為什麼「釋迦牟尼佛」說:「佛告『優波離』。汝今諦聽。是『彌勒菩薩』於『未來世』當為『眾生』。作『大歸依處』。」為什麼「彌勒佛」的「兜率天淨土」是「大歸依處」呢?因為要去「兜率天淨土」容易多了。

 

    下面是在《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》裡,「釋迦牟尼佛」說,想要成為「彌勒佛弟子」的五種方法:

 

⑴欲為「彌勒」作「弟子」者。當作是觀。作是觀者「應持五戒」「八齋具足戒」「身心精進」「不求斷結」「修十善法」一一思惟「兜率陀天上」上妙快樂。作是觀者名為「正觀」。若他觀者名為「邪觀」

 

⑵佛告「優波離」。「佛滅度後」。「比丘」「比丘尼」「優婆塞」「優婆夷」。「天」「龍」「夜叉」「乾闥婆」「阿脩羅」「迦樓羅」「緊那羅」「摩睺羅伽」等。是諸大眾。若有得聞「彌勒菩薩」摩訶薩名者。聞已歡喜恭敬禮拜。此人「命終如彈指」頃即得往生。如前無異。但得聞是「彌勒名」者。命終亦不墮「黑闇處邊地」邪見「諸惡律儀」。恒生「正見」眷屬成就「不謗三寶」。

 

⑶佛告「優波離」。若「善男子」「善女人」。犯「諸禁戒」造「眾惡業」。聞「是菩薩大悲名字」。五體投地「誠心懺悔」。是「諸惡業」速得清淨。未來世中諸眾生等。聞「是菩薩大悲名稱」。「造立形像」「香花衣服」「繒蓋幢幡」禮拜繫念。此人「命欲終時」。「彌勒菩薩」放「眉間白毫大人相光」。與「諸天子」雨「曼陀羅花」。來迎此人。此人「須臾即得往生」。值遇「彌勒」頭面禮敬。未舉頭頃便得「聞法」。即於「無上道」得「不退轉」。於「未來世」得值恒河沙等「諸佛如來」。

 

⑷佛告「優波離」。汝今諦聽。是「彌勒菩薩」於「未來世」當為「眾生」。作「大歸依處」。若有歸依「彌勒菩薩」者。當知是人於「無上道」得「不退轉」。「彌勒菩薩」成「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」時。如此行人見佛光明即得「授記」。

 

⑸佛告「優波離」。「佛滅度」後「四部弟子」「天」「龍」「鬼」「神」。若有欲生「」「兜率陀天」者。當作是觀「繫念思惟」。念「兜率陀天」「持佛禁戒」。一日至七日。「思念十善」行「十善道」。以「此功德」迴向願生「彌勒」前者。當作是觀。作是觀者。若見一「天人」見一「蓮花」。若「一念頃」稱「彌勒名」。此人除却「千二百劫生死之罪」。但聞「彌勒名」合掌恭敬。此人除却「五十劫生死之罪」。若有敬禮「彌勒」者。除却「百億劫生死之罪」。設「不生天」「未來世」中「龍花菩提樹」下亦得值遇。發「無上心」。

 

    另外,下面是在《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》裡,「釋迦牟尼佛」說明,「彌勒佛弟子」命終往生後,上生「兜率天」的情形:

 

    「佛滅度後」我「諸弟子」。若有精勤「修諸功德威儀」不缺「掃塔塗地」。以眾「名香妙花」供養行眾「三昧深入」正受讀誦經典。如是等人應當至心。雖「不斷結」如得「六通」。應當繫念念佛形像「稱彌勒名」。如是等輩若一念頃受「八戒齋」。修「諸淨業」發弘誓願。命終之後「譬如壯士屈申臂頃」。即得往生「兜率陀天」。於「蓮華」上「結加趺坐」。百千「天子」作「天伎樂」。持「天曼陀羅花」「摩訶曼陀羅華」。以散其上讚言。善哉善哉善男子。汝於「閻浮提」廣修「福業」來生此處。此處名「兜率陀天」。今此天主名曰「彌勒」。汝當歸依。應聲即禮禮已。諦觀「眉間白毫相光」。即得超越「九十億劫生死之罪」。是時「菩薩」隨其宿緣為說妙法。令其「堅固不退轉」於「無上道心」。如是等眾生若「淨諸業」行「六事法」。必定無疑當得生於「兜率天上」值遇「彌勒」亦「隨彌勒下閻浮提」第一聞法於「未來世」值遇「賢劫」一切諸佛於「星宿劫」亦得值遇「諸佛世尊」於「諸佛」前受「菩提記」。

 

    我用一個簡單的比喻,來說明發願往生「阿彌陀佛」的「西方極樂世界」,和「彌勒佛」的「兜率天淨土」的差別。

 

    「西方極樂世界」就好比是美國的「哈佛大學」,「兜率天淨土」就好比是澳洲的「墨爾本大學」或者台灣的「台灣大學」。

 

    美國的「哈佛大學」,世界有名,公認名列前茅,但是很難錄取;澳洲的「墨爾本大學」或者台灣的「台灣大學」,也頗有名氣,但是比「哈佛大學」容易錄取。

 

    我本來也嚮往「西方極樂世界」,但是和「兜率天淨土」比較過後,我評估我很難去得成「西方極樂世界」;再加上我崇拜的唐朝「玄奘法師」,也是發願要去「兜率天淨土」,所以我最後決定跟隨「玄奘法師」,也要到「兜率天淨土」。

 

    再回過頭來談一開始的問題:一位修行「淨土法門」的「佛友」,奉勸皈依「彌勒佛」的朋友,要改皈依「阿彌陀佛」,因為「佛經」上說,「彌勒佛」要等到「五十六億萬年」以後,才會降生到人世間,這時間太久了。

 

    其實,這位「佛友」搞錯了。「兜率天淨土」,早在距今兩千五百年前,「釋迦牟尼佛」還在世的時候,就已經誕生了。在《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》裡,「釋迦牟尼佛」說:「却後十二年二月十五日。還本生處結加趺坐如入滅定。身紫金色光明豔赫如百千日。上至『兜率陀天』。」

 

    而且,許多歷代的「彌勒信仰者」,都發願要去「兜率天淨土」,例如:「阿難尊者」、古印度的「無著菩薩」和「世親菩薩」、「玄奘法師」的印度老師「戒賢大師」、東晉的「法顯大師」、魏晉南北朝「凈土宗」初祖「慧遠法師」的老師「道安法師」、梁武帝時代的「智顗)(ㄧˇ)大師」、南朝劉宋的「智嚴法師」、唐朝的「玄奘法師」、「玄奘法師」的徒弟「窺基大師」、唐朝「道宣大師」、明清四大高僧之一的「憨山大師」、近代的「虛雲老和尚」、「太虛大師」、「慈航法師」和台灣「大慈山彌勒道場(慈照寺)」的創建人「常照法師」等。

 

    另外,這位「佛友」有提到「佛經」上說,「彌勒佛」要等到「五十六億萬年」以後,才會降生到人世間,這時間太久了。

 

    我順便解釋一下,「佛經」裡面所說的「億」,這個數字的意思。

 

    在《佛說彌勒下生經》裡提到「龍華三會」,是指「彌勒菩薩」於「龍華樹」下成道後的「三會説法」。又稱為「龍華會、彌勒三會」,略稱「龍華」。

 

    「龍華三會」的因緣,是「釋迦牟尼佛」入滅後,經過「五十六億萬年」,「彌勒菩薩」自「兜率天」下生到人間,出家學道,坐於「翅頭城」的「華林園」中的「龍華樹」下成「正等覺」,前後分三次説法。過去,於「釋迦牟尼佛」的教法下,未曾得道者,至此會時,以上、中、下根之別,皆可得道。

 

    在《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》中,「釋迦牟尼佛」對「彌勒菩薩」說:「『閻浮提(地球)』歲數『五十六億萬歲』。爾乃下生於『閻浮提(地球)』。如《彌勒下生經》說。」

 

    在《佛說彌勒下生經》裡,「釋迦牟尼佛」提到「彌勒佛」的「龍華三會」,經中說:

⑴「此名為最初之會。九十六億人皆得阿羅漢。。」

⑵「彌勒佛第二會時。有九十四億人。皆是阿羅漢。」

⑶「又彌勒第三之會。九十二億人。皆是「阿羅漢。」

 

    在這裡,我要說明一下,「佛經」中所謂的「億」這個數字,不是今天我們所認知的「億」。

 

    古代的「中國」和「印度」的「數字」,都是「十進位位法」,所以「十百是千,十千是萬,十萬是億。」。

 

    《阿毘達磨俱舍論》:「解脫經說六十數中。阿僧企耶是其一數。云何六十。如彼經言。有一無餘數始為一。一十為十。十十為百。十百為千。十千為萬。十萬為洛叉。」

 

    《如意輪陀羅尼經》:「梵云一洛叉唐云十萬」

 

    依據《阿毘達磨俱舍論》和《如意輪陀羅尼經》的記載,「印度」的「數字單位」是:十、百、千、萬、落叉等,以十倍增,「落叉」等於「十萬」。

 

    《梵語雜名》:「十萬攞乞史二合億也」

 

    《梵語千字文》:「十萬為億」

 

    依據《梵語雜名》和《梵語千字文》的記載,「印度」的「數字單位」,「十萬」又等於「億」。所以,古印度所謂的「億」,不是我們所知道的「億」,實際上是「十萬」。

 

    所以,古代「佛經」中描寫「時間、長度」等的數字時,動輒數「億」,此中的「億」,實際上是指「十萬」而已。

 

    因此,經中說「彌勒菩薩」於「閻浮提(地球)」歲數「五十六億萬歲」,就下生於「閻浮提(地球)」。此處的「億萬」是指「十萬」,所以「五十六億萬歲」,實際上是「五百六十萬年」。我們可以概略的說,「彌勒菩薩」距今大約「五百六十萬年」之後,下生人間成佛。

 

    另外,我們可以推知,經文中所說「龍華三會」的實際人數:

⑴初會的「九十六億」個比丘眾,實際上是「九百六十萬」個比丘眾。

⑵第二會的「九十四億」個比丘眾,實際上是「九百四十萬」個比丘眾。,

⑶第三會的「九十二億」個比丘眾,實際上是「九百二十萬」個比丘眾。

版權所有© 2020-2025 《看懂》系列叢書
www.kandonbook.com
背景音樂:Origin. 作者:Seo

bottom of page